紫砂泥料的透氣性如何進行評價和比較?
紫砂壺的透氣性讓它會呼吸、會吐納,在泡茶的過程中不斷通過氣孔吸附、吞吐茶香茶味。茶油分泌、茶香彌散,隔夜不餿、久置無宿雜氣。影響透氣性的主要因素有兩個,一是結晶度,二是泥料目數。
一般來說,燒制時紅泥的結晶度是較高的,紫泥次之,而后是綠泥、段泥,結晶度越高,也就意味著氣孔率低,透氣性就不佳。
所以在不同種類的泥料之中,段泥的透氣性最好,之后是綠泥,紫泥,紅泥。
但是在喝茶的過程中,泥料的透氣性并不是唯一的選擇標準,要根據不同的茶葉、喝茶習慣來選擇。
泥料目數
在業內,做壺的泥料都有目數之分,常見的多為60目,80目等,目數越小,也就是泥料越粗,顆粒感更明顯。
紫砂中的砂也是其透氣性的根本原因,所以當在篩泥料的時候,目數越小,顆粒越大,制成的泥料透氣性就越好。
所以在同種泥料下,目數越小的紫砂泥料,透氣性越好。
一般來說,目數為60目的泥料是比較好的,透氣性好且有豐富的砂感,目數過大和過小都不方便成壺。
植覺 顧余根
同樣泥料制成的壺,不同的煉泥方式也會影響壺的透氣性。延用古法手工煉制的熟泥,顆粒大小不均、粗細不一,氣孔率大,胎質生動而似富有彈性,雙氣孔結構尤為明顯;而新式機械煉的泥,顆粒幾乎均等,經強力攪和后呈定向排列狀,氣孔率大大下降。
在選壺的時候如何檢驗壺的透氣性?
一,紫砂壺內盛滿熱水后,用開水淋壺。透氣性的泥料,能看到水在壺身快速消失;
二,在壺內倒入開水后馬上倒掉,會發現壺內壁的水會很快干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