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華佛茶的采制工藝
九華佛茶又名九華毛峰、黃石溪毛峰,屬綠茶類。其前身是九華毛峰,猶以前山下閔園的閔園毛峰和后山黃石溪的黃石毛峰最為著名,而九華毛峰可以追溯到宋明時期的九華茶。

九華佛茶產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內,以地方群體茶樹良種優質鮮葉為原料,按照特定工藝加工而成,因產地位于全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華山及周邊區域而得名。九華佛茶外形扁直,色澤翠綠,香氣清香持久,湯色清澈明亮,滋味鮮醇,葉底綠亮勻整。
其采制工藝如下:
1.鮮葉采摘
于清明前后采摘。采摘標準:特級茶以單芽和一芽一葉初展為主,一級茶以一芽一葉為主,二級茶以一芽二葉初展為主,三級茶以一芽二葉為主。采用提手采,保持芽葉新鮮、完整、勻凈,不采雨水葉、露水葉、紫芽葉、破碎葉及病蟲害葉。
2.攤青
在清潔衛生、陰涼通風處進行。鮮葉攤放在干凈的水泥地或竹匾上,攤葉厚度2~5m,攤青時間4~6小時,以鮮葉表面光澤減退、葉枝稍變軟、香氣溢出、含水率在75%左右時為適度。
3.殺青
用40~60型滾筒殺青機。投葉口筒體溫度200℃~250℃,前高后低。出葉口處配置電風扇。殺青程度以葉色轉暗綠、茶香顯露、手捏成團、無焦邊、無紅變、含水率在60%左右時為適度。
4.做形
特級茶用電炒鍋。投葉量200~250g,鍋溫80℃~100℃,以理條為主,并不是拋楊,散失水分,至茶條不粘手時,將鍋溫降至60℃~80℃,抖、理、捺、翻等手法交替進行,制茶條扁直、有刺手感時出鍋攤晾。一至三級茶用理條機。槽溫70℃~90℃,投葉量以茶葉覆蓋槽體三分之一左右容積為適度。茶條理至芽與葉并直、稍硬挺時,放入加壓棒加壓2~3分鐘,然后解壓繼續理條,至茶條在理條機中發出“沙沙”聲(約七成干)時,起葉攤晾。
5.烘干
用烘籠炭火烘焙,分初烘和足干。初烘烘頂溫度80℃~90℃,鋪葉厚度1~3cm,烘至約九成干時下烘攤晾。足干烘頂溫度60℃~70℃,鋪葉厚度3~5cm,以手捻茶葉成粉末,含水率在6%以下時為適度。烘焙時翻葉要勤,手勢要輕,倒葉要凈。